出自 唐朝 施肩吾 的《上礼部侍郎陈情》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上礼部侍郎陈情》是唐代诗人施肩吾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九重城里无亲识,
八百人中独姓施。
弱羽飞时攒箭险,
蹇驴行处薄冰危。
晴天欲照盆难反,
贫女如花镜不知。
却向从来受恩地,
再求青律变寒枝。
诗意:
这首诗词描述了一个贫穷的女子施姓,她身处官场,孤苦无依。诗人通过描绘她的处境和心境,抒发出对社会现象和人生境遇的思考和感慨。诗中表现了作者对贫困人民的同情和对社会现象的批判。
赏析:
1. 第一句“九重城里无亲识”,九重城指的是官场,意味着作者在官场中孤独无依。这句表达了作者对权力与地位的冷漠和疏离感。
2. 第二句“八百人中独姓施”,八百人中独姓施,强调了施姓女子的孤独和特殊性。她在众多人中独自面对着困境。
3. 第三句“弱羽飞时攒箭险”,形象地描述了施姓女子飞翔的羽毛遭到攒射的危险。这里可以理解为她身处官场,时刻面临着被人利用和攻击的危险。
4. 第四句“蹇驴行处薄冰危”,用蹇驴行走在薄冰上的形象描绘了她艰难的处境。薄冰随时可能破裂,暗指她随时可能陷入危险之中。
5. 第五句“晴天欲照盆难反”,晴天下盆的反射困难,意味着她的美丽和才华无法得到应有的认可和回报。
6. 第六句“贫女如花镜不知”,贫穷的女子如同镜中的花朵,没有人能真正理解她的内心世界和价值。
7. 最后两句“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表达了施姓女子对曾经给予过恩惠的地方的再次请求,希望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青律变寒枝,指的是希望能改变现有社会体制的冷酷和不公。
整首诗词通过对施姓女子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官场冷漠和贫困人民命运的关注和思考。同时,也表达了对美好未来的希望和对改变现状的呼唤。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shàng lǐ bù shì láng chén qíng
上礼部侍郎陈情
jiǔ zhòng chéng lǐ wú qīn shí, bā bǎi rén zhōng dú xìng shī.
九重城里无亲识,八百人中独姓施。
ruò yǔ fēi shí zǎn jiàn xiǎn,
弱羽飞时攒箭险,
jiǎn lǘ xíng chǔ báo bīng wēi.
蹇驴行处薄冰危。
qíng tiān yù zhào pén nán fǎn, pín nǚ rú huā jìng bù zhī.
晴天欲照盆难反,贫女如花镜不知。
què xiàng cóng lái shòu ēn dì, zài qiú qīng lǜ biàn hán zhī.
却向从来受恩地,再求青律变寒枝。
施肩吾 (188篇诗文)
施肩吾(公元780年-861年),字希圣,号东斋。唐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进士,杭州第一位状元。生于唐杭州府新城县招贤、招贤德乡(新登县,今富阳洞桥镇贤德村,因民国18年(1929)划区,建立乡镇制。新登县招贤、招德两乡划归分水县,1961年8月10日,恢复富阳县建制。原富阳、新登两县行政区域和分水贤德公社原合并重置富阳县,故有分水县人一说)。是集诗人、道学家、台湾澎湖的第一位民间开拓者于一身的历史传奇人物。
早年读书分水五云山、龙门等地。元和二年(807)举进士,知贡举太常少卿李建试之《太羹不和赋》、《早春茂雪诗》,以第13人及第。然淡于名利,不待授官,即东归。临行,张籍等著名文士为之赋诗饯行,传为韵事,既归,心慕洪州西山(今江西新建县)为古十二真仙羽化之地,筑室隐居,潜心修道炼丹。世称华阳真人,俗又称为“施状元”。
晚年,率族人渡海避乱,至澎湖列岛定居,为大陆人开发澎潮之先驱。所作《题澎湖屿》诗:“腥噪海边多鬼市,岛夷居处无乡里。黑皮少年学采珠,手把生犀照盐水”,以及《感忆》诗:“暂将一苇向东溟,来往随波总未宁。忽见浮鸥归别坞,又看飞雁落前汀”,颇能道出其地风光。
肩吾工诗,与白居易相友善。著有《西山集》行世,《全唐诗》收录197首。另有道教著作《西山群仙会真记》、《太白经》、《黄帝阴符经解》、《钟吕传道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