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鸂鶒》是唐代诗人李群玉创作的诗词作品。诗中描绘了一幅夕阳下水面静谧的景象,以及水鸟鸂鶒的动静。
诗中的“锦羽相呼暮沙曲”描写了水鸟鸂鶒的美丽的羽毛,在夕阳的照射下闪烁出五彩斑斓的光芒,并且发出婉转悠扬的叫声。诗中描述的“波上双声戛哀玉”意味着鸂鶒的叫声如同玉石相撞,散发出悲哀的声音。
随后,诗中的景色转向了川流平静、霞光四溢的河道。作者注视着一切,而在身边的青山绿水之中,瞬间出现了一群鸂鶒,刹那间闪烁飞舞,又瞬间消失在绿色的山和水中。
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
锦羽相呼暮沙曲,
波上双声戛哀玉。
霞明川静极望中,
一时飞灭青山绿。
这首诗词带有唐代诗词的典型特点,描绘了自然景色,并通过细腻的描写传递出深刻的诗意。诗人通过描写水鸟鸂鶒的羽毛和叫声,将自然界的美妙与悲哀融合在一起,表达出对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的感慨。
整首诗词以静谧、优美的语言描述了夕阳、水面、山川、鸟鸣等自然景观,给人以宁静、悠远的感觉。通过对细节的描写,使得读者仿佛能够身临其境,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瞬息即逝的美好瞬间。这样的描写和诗意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观察和感悟,以及对自然美的赞美和追求的态度。
这首诗词的赏析在于它优美而自然的描写,通过对鸂鶒和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传递出深邃的诗意。诗中的景物描写真实生动,以及对时间流逝的思考,让读者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美与哀,并在其中寻找到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xī chì
鸂鶒
jǐn yǔ xiāng hū mù shā qū, bō shàng shuāng shēng jiá āi yù.
锦羽相呼暮沙曲,波上双声戛哀玉。
xiá míng chuān jìng jí wàng zhōng, yī shí fēi miè qīng shān lǜ.
霞明川静极望中,一时飞灭青山绿。
李群玉 (230篇诗文)
李群玉,唐代澧州人,极有诗才,“居住沅湘,崇师屈宋”,诗写得十分好。《湖南通志·李群玉传》称其诗“诗笔妍丽,才力遒健”,《全唐诗·李群玉小传》载,早年杜牧游澧时,劝他参加科举考试,但他“一上而止”,宰相裴休视察湖南,郑重邀请李群玉再作诗词,他“徒步负琴,远至辇下”,进京向皇帝奉献自己的诗歌“三百篇”。唐宣宗“遍览”其诗,称赞“所进诗歌,异常高雅”,并赐以“锦彩器物”,“授弘文馆校书郎”。三年后辞官回归故里,死后追赐进士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