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首页 诗词 诗人 成语 字典 词典 诗句 分类 人物 典籍 赏析 小说
你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记录!
共享记账,轻松管账,点击免费使用!
GO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出处

出自 宋朝 苏轼《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的全诗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言换扇之事。

?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平仄韵脚

拼音:shì rì fù jiàn fú lín xiù cái
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十灰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是苏轼的一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醉酒的状态下独自行走,寻找黎族人的住所,并描述了黎族人的生活情景。以下是这首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半醒半醉问诸黎,

竹刺藤梢步步迷。

但寻牛矢觅归路,

家在牛栏西复西。

总角黎家三小童,

口吹葱叶送迎翁。

莫作天涯万里意,

溪边自有舞雩风。

符老风情奈老何,

朱颜减尽鬓丝多,

投梭每困东邻女,

换扇惟逢春梦婆。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以作者在半醒半醉的状态下追寻黎族人的住所为主题,表达了作者对黎族人的好奇和对异域风情的向往之情。

诗的开头,作者表明自己在半清醒半迷糊的状态下询问黎族人的住所,但他在茂密的竹林中迷失了方向。他不断寻找着牛的蹄迹,试图找到回家的路。黎族人的住所在牛栏的西边,甚至更西一些。

诗中提到了黎族人家中的三个小童,他们吹着葱叶做的口哨迎接作者。这些场景描绘了黎族人朴实而生活的情景,给人以温馨和自然的感觉。诗的后半部分,作者表达了自己对于旅途的思考。他告诫人们不要抱有天涯海角的遥远心思,因为在溪边,有自然的舞雩风,暗示着在那些远离尘嚣的地方,也有自己的美好和快乐。

在诗的最后两句,作者提到了符老和换扇之事,这是与符林秀才的对话。符老是指符林秀才的父亲,换扇是指作者以一把扇子交换符老的诗稿。诗中提及符林秀才的容颜衰老,鬓发减少,暗示着岁月的流转和时光的无情。作者还提到自己常常陷入对东邻女子的思念之中,而只有在梦中才能与她相见。

这首诗以苏轼独特的笔触描绘了作者醉酒时的迷糊状态和对黎族人生活的好奇,展示了黎族人家庭的朴实和自然之美。通过对符老和东邻女子的提及,诗中也融入了作者个人的情感和心境。整体而言,这首诗以朴实自然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异域风情的向往和对生活的思考,展示了苏轼独特的艺术魅力。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bèi jiǔ dú xíng biàn zhì zi yún wēi huī xiān jué sì lí zhī shě sān shǒu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

bàn xǐng bàn zuì wèn zhū lí, zhú cì téng shāo bù bù mí.
半醒半醉问诸黎,竹刺藤梢步步迷。
dàn xún niú shǐ mì guī lù, jiā zài niú lán xī fù xī.
但寻牛矢觅归路,家在牛栏西复西。
zǒng jiǎo lí jiā sān xiǎo tóng, kǒu chuī cōng yè sòng yíng wēng.
总角黎家三小童,口吹葱叶送迎翁。
mò zuò tiān yá wàn lǐ yì, xī biān zì yǒu wǔ yú fēng.
莫作天涯万里意,溪边自有舞雩风。
fú lǎo fēng qíng nài lǎo hé, zhū yán jiǎn jǐn bìn sī duō, tóu suō měi kùn dōng lín nǚ, huàn shàn wéi féng chūn mèng pó.
符老风情奈老何,朱颜减尽鬓丝多,投梭每困东邻女,换扇惟逢春梦婆。
? shì rì fù jiàn fú lín xiù cái, yán huàn shàn zhī shì.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言换扇之事。
?
?

最近查询词语 更多
“是日复见符林秀才”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是日复见符林秀才”出自宋朝诗人苏轼的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苏轼 (3459篇诗文)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学士、侍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传世。

热门诗句 更多
热门诗人 更多
热门诗词 更多
© 古诗文网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