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首页 诗词 诗人 成语 字典 词典 诗句 分类 人物 典籍 赏析 小说
了解自己,从MBTI性格测试开始
点击免费测试

【背人照影无穷柳】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背人照影无穷柳】出处

出自 宋朝 王安石《金陵即事三首》

【背人照影无穷柳】的全诗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单字解释

【背人照影无穷柳】平仄韵脚

拼音:bèi rén zhào yǐng wú qióng liǔ
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
韵脚:(仄韵) 上声二十五有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金陵即事三首翻译、赏析和诗意

诗词:《金陵即事三首》

水际柴门一半开,

小桥分路入青苔。

背人照影无穷柳,

隔屋吹香并是梅。

中文译文:

水边柴门半开启,

小桥分出两条路通向青苔。

背向人影无尽的柳树,

透过屋隔吹来的香气同样是梅花。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创作的《金陵即事三首》之一。诗人以金陵(即南京)为背景,描绘了一幅富有意境的景象。

首先,诗中描述了水边柴门半开的景象。柴门一半开启,显示出居住在此地的安逸和宁静。这种温馨的氛围与繁忙的城市生活形成鲜明对比。

其次,诗人提到小桥分出两条路通向青苔。小桥是连接两岸的桥梁,分道而行,给人一种迷离和探索的感觉。青苔象征着岁月的沉淀和历史的积淀,也给人以宁静和深远的感受。

接着,诗中出现了“背人照影无穷柳”,表达了诗人背对人群、独自一人的心境。柳树是中国文化中常见的意象,它柔软的枝条和摇曳的姿态给人以优雅和自由的感觉。柳树的影子无穷无尽,似乎与诗人的心境相呼应,强调了人与自然的交融。

最后,诗中提到“隔屋吹香并是梅”,这是一种想象和联想。诗人通过屋隔传来的香气,将梅花的清香与诗人所处的环境相联系。这种画面上的联想,通过意象的叠加,增强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描绘了一个富有诗意的景色,展示了诗人对自然、情感和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同时,通过对细节的描绘和意象的运用,使读者在阅读中感受到了一种宁静、美好和追求内心自由的情感。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背人照影无穷柳》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jīn líng jí shì sān shǒu
金陵即事三首

shuǐ jì zhài mén yī bàn kāi, xiǎo qiáo fēn lù rù qīng tái.
水际柴门一半开,小桥分路入青苔。
bèi rén zhào yǐng wú qióng liǔ, gé wū chuī xiāng bìng shì méi.
背人照影无穷柳,隔屋吹香并是梅。

“背人照影无穷柳”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背人照影无穷柳”出自宋朝诗人王安石的 《金陵即事三首》,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王安石 (1808篇诗文)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

成语组合
成语结构
成语首拼
A B C D E F G H J K L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成语字数
© 古诗文网 京ICP备18063074号-5 |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