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王安石 的《发粟至石陂寺》
蓦水穿山近更赊,三更燃火饭僧家。
乘田有秩难逃责,从事虽勤敢叹嗟。
诗词:《发粟至石陂寺》
朝代:宋代
作者:王安石
蓦水穿山近更赊,
三更燃火饭僧家。
乘田有秩难逃责,
从事虽勤敢叹嗟。
中文译文:
突如其来的洪水穿越山峦,逼近更加贫瘠的石陂寺,
在深夜的时候,僧人点燃火炬来煮饭。
即使耕田有秩序也难以逃脱指责,
尽管勤勉从事,却不禁感慨叹息。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景象,洪水突然来袭,将一个本来就较为贫瘠的地方——石陂寺——进一步困难之境。在夜深人静的时刻,僧人们点燃火炬,勉力煮饭。诗人通过描述田地的秩序无法抵挡灾难,以及勤劳从事的人们仍然无法摆脱困境的现实,表达了对生活的不平和对社会现状的关注。
赏析:
这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描绘了突如其来的灾难和人们的艰难处境,通过对洪水和夜晚的描写,营造了一种压抑和无助的氛围。诗人通过对田地秩序的提及,暗示了社会制度的不完善和对劳动者的不公,使诗中的困境更具现实意义。最后两句"从事虽勤敢叹嗟"表达了诗人对这种现实的无奈和苦闷之情。整首诗以简洁的文字展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困境和无奈,具有鲜明的写实主义特点。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fā sù zhì shí bēi sì
发粟至石陂寺
mò shuǐ chuān shān jìn gèng shē, sān gēng rán huǒ fàn sēng jiā.
蓦水穿山近更赊,三更燃火饭僧家。
chéng tián yǒu zhì nán táo zé, cóng shì suī qín gǎn tàn jiē.
乘田有秩难逃责,从事虽勤敢叹嗟。
王安石 (1808篇诗文)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