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王安石 的《移桃花示俞秀老》
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
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彷佛秦人逃。
攀条弄芳畏晼晚,已见黍雪盘中毛。
仙人爱杏令虎守,百年终属樵苏手。
我衰此果复易朽,虫来食根那得久。
瑶池绀绝谁见有,更值花时且追酒。
君能酩酊相随否。
诗词:《移桃花示俞秀老》
舍南舍北皆种桃,
东风一吹数尺高。
枝柯蔫绵花烂熳,
美锦千两敷亭皋。
晴沟涨春绿周遭,
俯视红影移渔舠。
山前邂逅武陵客,
水际彷佛秦人逃。
攀条弄芳畏晼晚,
已见黍雪盘中毛。
仙人爱杏令虎守,
百年终属樵苏手。
我衰此果复易朽,
虫来食根那得久。
瑶池绀绝谁见有,
更值花时且追酒。
君能酩酊相随否。
中文译文:
北南两边都种满了桃树,
东风一吹,桃花长得几尺高。
枝枯叶落,花朵繁茂绚丽,
像美丽的锦缎覆盖在亭子和高处。
晴朗的沟渠里涨满了春水,
低头看见红影移动的渔船。
在山前邂逅了武陵的旅人,
在水边仿佛看到秦朝的人逃离。
攀折树枝,玩赏鲜花,畏惧黄昏,
已经看到黍雪盘在盘中绒毛。
仙人喜欢杏子,命令老虎保护,
百年来最终归于樵苏的手中。
我老朽的果实又易于腐烂,
虫子来啃食根部,怎能长久。
瑶池中的蓝色水已经绝迹,
更值得花开时,一同追逐美酒。
君可否与我一同酩酊畅饮呢?
诗意和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王安石的作品,表达了桃花的短暂美丽和人生的无常。诗中以桃花为象征,描绘了春风吹拂下桃花盛开的景象,并通过描绘桃花的枯萎、花瓣的凋零,暗示了美丽的事物终将消逝。
诗人通过描写桃花的盛开和凋谢,寄托了对时光流转和生命短暂性的思考。他用桃花来比喻人生,表达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逝去时光的感慨。
诗中还融入了一些意象,如美丽的锦缎、红影移动的渔船、黍雪盘中的绒毛等,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和艺术感。
最后两句是诗人对读者的问候和邀请,通过饮酒的意象,表达了与读者共享美好时光的愿望和期待。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描绘桃花的兴衰和变化,抒发了对美好事物短暂性的思考,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生命无常的感慨,同时也展现了对美酒与友人共享欢乐的向往。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yí táo huā shì yú xiù lǎo
移桃花示俞秀老
shě nán shě běi jiē zhǒng táo, dōng fēng yī chuī shù chǐ gāo.
舍南舍北皆种桃,东风一吹数尺高。
zhī kē niān mián huā làn màn, měi jǐn qiān liǎng fū tíng gāo.
枝柯蔫绵花烂熳,美锦千两敷亭皋。
qíng gōu zhǎng chūn lǜ zhōu zāo, fǔ shì hóng yǐng yí yú dāo.
晴沟涨春绿周遭,俯视红影移渔舠。
shān qián xiè hòu wǔ líng kè, shuǐ jì fǎng fú qín rén táo.
山前邂逅武陵客,水际彷佛秦人逃。
pān tiáo nòng fāng wèi wǎn wǎn, yǐ jiàn shǔ xuě pán zhōng máo.
攀条弄芳畏晼晚,已见黍雪盘中毛。
xiān rén ài xìng lìng hǔ shǒu, bǎi nián zhōng shǔ qiáo sū shǒu.
仙人爱杏令虎守,百年终属樵苏手。
wǒ shuāi cǐ guǒ fù yì xiǔ, chóng lái shí gēn nà de jiǔ.
我衰此果复易朽,虫来食根那得久。
yáo chí gàn jué shuí jiàn yǒu, gèng zhí huā shí qiě zhuī jiǔ.
瑶池绀绝谁见有,更值花时且追酒。
jūn néng mǐng dǐng xiāng suí fǒu.
君能酩酊相随否。
王安石 (1808篇诗文)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汉族,临川(今江西抚州市临川区)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
庆历二年(1042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1069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1074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1086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1094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王安石潜心研究经学,著书立说,被誉为“通儒”,创“荆公新学”,促进宋代疑经变古学风的形成。在哲学上,他用“五行说”阐述宇宙生成,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其哲学命题“新故相除”,把中国古代辩证法推到一个新的高度。
在文学上,他具有突出成就。其散文简洁峻切,短小精悍,论点鲜明,逻辑严密,有很强的说服力,充分发挥了古文的实际功用,名列“唐宋八大家”;其诗“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晚年诗风含蓄深沉、深婉不迫,以丰神远韵的风格在北宋诗坛自成一家,世称“王荆公体”;其词写物咏怀吊古,意境空阔苍茫,形象淡远纯朴,营造出一个士大夫文人特有的情致世界。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存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