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邵雍 的《东轩消海初开劝客酒二首》
春色融融满洛城,莫辞行乐慰平生。
深思闲友开眉笑,重惜梅花照眼明。
况是山翁差好事,可怜芳酒最多情。
此时不向樽前醉,更向何时醉太平。
这首诗词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东轩消海初开劝客酒二首》。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东轩消海初开劝客酒二首》
春色融融满洛城,
莫辞行乐慰平生。
深思闲友开眉笑,
重惜梅花照眼明。
况是山翁差好事,
可怜芳酒最多情。
此时不向樽前醉,
更向何时醉太平。
诗意:
这首诗以春天的景色为背景,表达了作者对友谊和美酒的珍惜,同时也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向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天的美景来展现作者内心的情感和思绪。开篇两句“春色融融满洛城,莫辞行乐慰平生”,形象地描绘了春天的景色如何充满整个洛阳城,作者不辞而别,只希望去享受生活的乐趣,慰藉自己的一生。
接下来的两句“深思闲友开眉笑,重惜梅花照眼明”,表达了作者对亲友的思念之情。作者在闲暇时深思与朋友们的欢乐时光,他们的笑容在心中闪现,而梅花的美丽也成为了作者心目中的明亮光点,使他倍感珍惜。
接着,“况是山翁差好事,可怜芳酒最多情”,表达了作者对酒的喜爱和推崇。山翁指的是身居山中的隐士,他们以煮酒论英雄,将酒作为表达情感和交流的媒介。作者认为酒是最多情的,因为它能够唤起人们最真挚的情感,使人们更加亲近和友好。
最后两句“此时不向樽前醉,更向何时醉太平”,表达了作者对和平的向往。作者在享受酒宴的同时,也思考着和平的重要性。他暗示自己此时虽然可以陶醉于美酒之中,但更希望在和平的时代里陶醉,向往一个没有战乱和冲突的太平世界。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美酒和和平的向往之情,通过对春天景色的描绘和对酒的赞美,展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思考。整首诗意境明朗,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太平盛世的向往,给人以愉悦和思考的余地。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dōng xuān xiāo hǎi chū kāi quàn kè jiǔ èr shǒu
东轩消海初开劝客酒二首
chūn sè róng róng mǎn luò chéng, mò cí xíng lè wèi píng shēng.
春色融融满洛城,莫辞行乐慰平生。
shēn sī xián yǒu kāi méi xiào, zhòng xī méi huā zhào yǎn míng.
深思闲友开眉笑,重惜梅花照眼明。
kuàng shì shān wēng chà hǎo shì, kě lián fāng jiǔ zuì duō qíng.
况是山翁差好事,可怜芳酒最多情。
cǐ shí bù xiàng zūn qián zuì, gèng xiàng hé shí zuì tài píng.
此时不向樽前醉,更向何时醉太平。
邵雍 (1553篇诗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