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网
首页 诗词 诗人 成语 字典 词典 诗句 分类 人物 典籍 赏析 小说
你的每一分钱,都值得被记录!
共享记账,轻松管账,点击免费使用!
GO

【敲残牙齿时】的意思及全诗出处和翻译赏析

【敲残牙齿时】出处

出自 宋朝 邵雍《铁如意吟》

【敲残牙齿时】的全诗

此物铁为之,何尝肯妄持。

长随大{上敝下瓦}子,永伴小车儿。

击碎珊瑚处,敲残牙齿时

谁能学此辈,才始人鞭笞。

【敲残牙齿时】平仄韵脚

拼音:qiāo cán yá chǐ shí
平仄:平平平仄平
韵脚:(平韵) 上平四支   * 平仄拼音来自网络,仅供参考;诗句韵脚有多个的时候,对比全诗即可判断。

铁如意吟翻译、赏析和诗意

《铁如意吟》是宋代邵雍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这个东西是由铁制成的,从来不肯妄自持有。长期陪伴大人物,永远伴随着小车。在击碎珊瑚的时候,在敲击残缺的牙齿时。谁能够学习这样的人,才能成为人们的鞭笞。

诗意:

这首诗以铁如意为象征,表达了作者对坚韧、不屈不挠的品质的赞美。铁如意是古代官员的标志之一,邵雍以此喻指德才兼备的人才,将其与常人相比,强调了其独特性和难能可贵之处。诗中通过对铁如意的描述,揭示了其所代表的高尚品质和不可替代性。

赏析:

《铁如意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展示了邵雍对铁如意的崇敬之情。首句“此物铁为之,何尝肯妄持”直接点明了铁如意不肯随意使用的特点,体现了其珍贵和宝贵。接着,作者以“长随大上敝下瓦子,永伴小车儿”形象地表达了铁如意一直陪伴在权贵身边,无论地位高低,都离不开它的陪伴。在下两句中,作者运用“击碎珊瑚处,敲残牙齿时”来描绘铁如意的实用性和坚固性,强调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价值。最后两句“谁能学此辈,才始人鞭笞”,以反问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达了对具备铁如意品质的人才的珍视和推崇。

这首诗词通过对铁如意的形象描绘,表达了对坚韧、忠诚以及不可替代的品质的赞美。它将铁如意作为一种象征,既代表了权力和地位,又暗示了人们对高尚品质和人才的渴望。整首诗词行文简练,意境深远,通过简单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对铁如意的敬重和向往,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人才的推崇和追求。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

《敲残牙齿时》全诗拼音读音参考

tiě rú yì yín
铁如意吟

cǐ wù tiě wèi zhī, hé cháng kěn wàng chí.
此物铁为之,何尝肯妄持。
cháng suí dà shàng bì xià wǎ zi, yǒng bàn xiǎo chē ér.
长随大{上敝下瓦}子,永伴小车儿。
jī suì shān hú chù, qiāo cán yá chǐ shí.
击碎珊瑚处,敲残牙齿时。
shuí néng xué cǐ bèi, cái shǐ rén biān chī.
谁能学此辈,才始人鞭笞。

最近查询词语 更多
“敲残牙齿时”的意思和全诗出处介绍,以及全诗翻译和赏析,“敲残牙齿时”出自宋朝诗人邵雍的 《铁如意吟》,还提供了该诗句的全诗全文、翻译、赏析、译文以及诗意。

邵雍 (1553篇诗文) 

邵雍(1011年—1077年),字尧夫,北宋著名理学家、数学家、道士、诗人,生于林县上杆庄(今河南林州市刘家街村邵康村,一说生于范阳,即今河北涿州大邵村),与周敦颐、张载、程颢、程颐并称“北宋五子”。少有志,喜刻苦读书并游历天下,并悟到“道在是矣”,而后师从李之才学《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学有大成,并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天圣四年(1026年),邵雍16岁,随其父到共城苏门山,卜居于此地。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邵雍30岁,游历河南,因将父母葬在伊水(河南境内南洛水支流)之上,遂而成为河南(今河南洛阳)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定居洛阳,以教授为生。嘉祐七年(1062年),移居洛阳天宫寺西天津桥南,自号安乐先生。出游时必坐一小车,由一人牵拉。宋仁宗嘉祐与宋神宗熙宁初,两度被举,均称疾不赴。熙宁十年(1077年)病卒,终年六十七岁。宋哲宗元祐中赐谥康节。

热门诗句 更多
热门诗人 更多
热门诗词 更多
© 古诗文网 剧情介绍| 京ICP备18063074号-5 | 免责声明:本站图片、文字内容搜集整理于互联网或者网友提供,仅供学习与交流使用,如果不小心侵犯到你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152250876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