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自 宋朝 苏辙 的《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朽株难刻书,枯叶任凋零。
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
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
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是苏辙创作的一首诗词,下面是该诗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朽株难刻书,
枯叶任凋零。
旧友频相问,
村酤独未醒。
山牙收细茗,
江实得流萍。
颇似申屠子,
都忘足被刑。
诗意:
这首诗描述了苏辙心境的变化和对逝去时光的思考。诗中使用了自然景物和寓言的手法,通过描绘朽木难以雕刻文字、枯叶纷纷凋零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自己在岁月中逐渐消逝的感叹。同时,诗中还呈现了作者与旧友相见,村落的宁静和自己在喧嚣中的孤独,以及对山水茶酒和江河漂泊的感悟。最后两句以申屠子忘记被刑的寓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遗忘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
赏析:
这首诗词以简练的语言和凝练的意象展现了苏辙独特的感慨和思考。通过描写朽木难刻、枯叶凋零,作者将自然景物与人生的短暂与无常相结合,表达了对光阴流逝的感慨。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的描写,展示了作者在喧嚣世界中的孤独和迷茫,以及对宁静和自由的向往。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的描绘,通过山水茶酒和江河漂泊的意象,传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感悟和对自由自在生活的向往。最后两句以申屠子忘记被刑的寓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遗忘和对自由自在的追求。整首诗以简洁、凝练的语言,通过自然景物和寓言手法,展现了作者内心世界的变化和对人生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共鸣。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cì yùn chén shī zhòng zhǔ bù jiàn jì
次韵陈师仲主簿见寄
xiǔ zhū nán kè shū, kū yè rèn diāo líng.
朽株难刻书,枯叶任凋零。
jiù yǒu pín xiāng wèn, cūn gū dú wèi xǐng.
旧友频相问,村酤独未醒。
shān yá shōu xì míng, jiāng shí dé liú píng.
山牙收细茗,江实得流萍。
pō shì shēn tú zi, dōu wàng zú bèi xíng.
颇似申屠子,都忘足被刑。
苏辙 (2117篇诗文)
苏辙(1039年3月18日—1112年10月25日),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文学家、诗人、宰相,“唐宋八大家”之一。
嘉祐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此后随张方平、文彦博等人历职地方。宋哲宗即位后,获召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因上书劝阻起用李清臣而忤逆哲宗,落职知汝州。此后连贬数处。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
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追复端明殿学士、宣奉大夫。宋高宗时累赠太师、魏国公,宋孝宗时追谥“文定”。
苏辙与父亲苏洵、兄长苏轼齐名,合称“三苏”。生平学问深受其父兄影响,以散文著称,擅长政论和史论,苏轼称其散文“汪洋澹泊,有一唱三叹之声,而其秀杰之气终不可没”。其诗力图追步苏轼,风格淳朴无华,文采少逊。苏辙亦善书,其书法潇洒自如,工整有序。著有《诗传》、《春秋传》、《栾城集》等行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