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夜作》是当代作家钱钟书创作的一首诗词。以下是诗词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中文译文:
在干涸的阴郁乡里,寂寥的客人沉浸在忧愁之中,
我倚靠在空荡的庭院里,忍受着初寒的侵袭。
今夜我在鄜州独自对望,一轮明月变成了两轮圆盘。
诗意: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中秋夜晚的景象,表达了孤独和忧愁的情感。诗人通过描写干涸的乡村和空荡的庭院,凸显了寂寞和孤单的氛围。然而,他仍然能够欣赏到美丽的月亮,将其想象成两个圆盘,显示了他内心的豁达和对美的追求。
赏析:
《中秋夜作》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忧愁。干涸的阴郁乡村和空荡的庭院形成了与诗人内心情感的呼应,强调了他的孤独感。然而,诗人并没有完全被这种忧愁所沉没,他仍然能够欣赏到夜空中的明月,并将其幻化为两个圆盘,显示出他对美的敏感和追求。这种对美的追求使诗人能够超越现实的困境,寻求内心的安慰和慰藉。
整首诗词充满了冷静和淡泊的情感,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抒发了自己对孤独和忧愁的体验,同时也展示了他对美的热爱和对生活的豁达态度。这首诗词在表达情感的同时,也蕴含着对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给人以深思和启发。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zhōng qiū yè zuò
中秋夜作
hé yīn xiāng lǐ láo chóu kè, xǐ yǐ kōng tíng nài nèn hán.
涸阴乡里牢愁客,徙倚空庭耐嫩寒。
jīn yè fū zhōu tóng dú duì, yī lún yuè zuò liǎng lún kàn.
今夜鄜州同独对,一轮月作两轮看。
钱钟书 (266篇诗文)
钱钟书(1910年-1998年),江苏无锡人,原名仰先,字哲良,后改名钟书,字默存,号槐聚,曾用笔名中书君,中国现代作家、文学研究家。
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1932年,在清华大学古月堂前结识杨绛。1937年,以《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文学中的中国》一文获牛津大学艾克赛特学院学士学位。1941年,完成《谈艺录》《写在人生边上》的写作。1947年,长篇小说《围城》由上海晨光出版公司出版。1958年创作的《宋诗选注》,列入中国古典文学读本丛书。1972年3月,六十二岁的钱钟书开始写作《管锥篇》。1976年,由钱钟书参与翻译的《毛泽东诗词》英译本出版。1982年,创作的《管锥编增订》出版。
1998年12月19日上午7时38分,钱钟书先生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