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花》是宋代文学家欧阳修的一首诗词。以下是它的中文译文、诗意和赏析:
诗词:《雨中花》
千古都门行路,
能使离歌声苦。
送尽行人,
花残春晚,
又到君东去。
醉藉落花吹暖絮,
多少曲堤芳树。
且携手留连,
良辰美景,
留作相思处。
中文译文:
千古以来,都城的门道上行人匆匆。
使得我离别的歌声变得苦涩。
送走了所有的行人,
花儿凋谢,春天晚了,
你又要东去。
我醉卧在落花之间,感受着温暖的轻风吹拂花絮。
多少弯弯曲曲的堤岸上,盛开着美丽的花树。
让我们手牵手,一起停留,
享受这美好的时光和景色,
留作我们思念的场所。
诗意和赏析:
《雨中花》描绘了欧阳修在雨中观赏花朵时的情景和思考。诗中通过描写行人匆匆而过、花儿凋谢、春天渐晚的景象,表达了离别之苦和时光流转的无情。然而,诗人并不沉溺于离别之痛,而是以一种豁达的心态面对,他醉卧在花间,感受着花絮的温暖,享受着美景和美好的时光。诗人呼唤着他的伴侣与他一同停留,共同留连于这美好的时刻,将这美景和美好的时光作为两人思念的场所。
整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展现了离别和美景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流逝时光的感慨和对美好的追求。它也传递了一种豁达的心态,即使面对离别和时光的流转,诗人依然能够珍惜当下,将美好的时刻留作永恒的回忆。这种对美的追求和对时光的珍惜,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人生态度。
* 此内容来自古诗词爱好者,仅供参考欧阳修 (1188篇诗文)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